apple daily
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news/art/20130903/18407323
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news/art/20130904/18408794

每年踏入九月,是日本太地(Taiji)屠殺海豚的季節,海豚的血會將太地一個海灣染成血紅色。

漁民會敲打船身,發出噪音,將海豚趕入峽灣,然後讓海豚訓練員挑選,再以近二十萬美金一條海豚的價錢,售予世界各地的水族館。不適合表演的則會被漁民用長茅殺死,然後假裝成鯨魚肉於日本市場出售。

美國人Ric’o Barry將事件拍成紀錄片《海豚灣》,而片子深深感動了香河山港人陳迪茵(Jess)。Jess於三年前開始,每年都親身到太地進行和平示威,呼籲日本人停止濫殺海豚。然而,這條保護海豚的道路並不容易。Jess第一次示威前,便試過收到日本右翼分子的死亡恐嚇,而且每次示威都會被他們指鬧。不過即使前路荊棘滿佈,Jess還是一直堅持:「我們救贖的第一是自己的靈魂,然後好希望令其他人有同樣的感動」。

Jess坦言小時候並不熱愛小動物,也不特別鍾情海豚。會如此投入保護生態,全因《海豚灣》這套紀錄片喚醒了她。看過電影後,她便拒絕光顧以動物去賺錢的行業,例如動物園、買賣狗隻的寵物店等。她還戒吃牛肉和豬肉,因為覺得屠殺動物太殘忍。她說戒吃過程並不辛苦,因為自己早已打從心底不想再吃。一套電影可以改變到一個香港人的生命,那它又可否改變海豚的命運呢?

日本太地的漁民,每年都會捕捉過千條的海豚,賣去世界各地的水族館,及濫殺海豚扮作鯨魚肉於日本市場出售。除了太地之外,在日本靜岡縣的富戶,其實早於過百年前已經開始捕獵海豚。石井泉是家族第三代的海豚屠夫,自細看着父親及爺爺殺海豚,所以他對海豚的死,沒有太大感覺。然而,一滴海豚眼淚,感化了可井泉,令他放下了屠刀。

石井泉於1996年的一天,如常出海獵殺海豚,而其中一條海豚突然跳上了漁船的甲板,正當他打算用長茅刺向海豚之際,他竟然見到海豚在哭泣。他恍然認為自己的靈魂被海豚參透了,然後拋開手上的長茅,決定以後不再殺海豚。

自此石井泉不再捕獵,轉行帶遊客出海觀看海豚,可是收入大不如前,生活不濟,他還將自己的船來抵押,向銀行借貸。而他更放下男人的尊嚴,以64歲之高齡,到高爾夫球會當球僮。經濟上的問題,令石井泉跟妻子發生爭執,他卻在所不計,還加入了保護海豚組織,希望得到救贖。

日本人最尊崇傳統,而石井泉偏偏要結束三代經營的家業,肯定是沉重的決定。他選擇放下屠刀,因為相對於生活的擔子,良心責備來得更加沉重。